英国《独立报》网站7月31日刊发题为《沃莉丝·辛普森在中国被遗忘的一年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她与国王的生活》的文章,编译如下:
温莎公爵夫人沃莉丝·辛普森的故事已经被讲了很多遍。一个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成了英国威尔士亲王的情妇。当亲王成为国王爱德华八世时,他面临抉择:要么抛弃沃莉丝,要么娶她。结束这段关系,他就可以继续当国王。娶了她,他就得退位。他选择了后者。他的弟弟成为乔治六世国王,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则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沃莉丝1986年以89岁高龄去世,至今仍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然而,她的生活中有一方面却从未有人认真研究过,那就是她在中国度过的一年。1924年9月至1925年9月,沃莉丝旅居香港、上海和北京。她为什么去中国,她在那里究竟做了什么,以及那段经历如何影响了她的生活,很少有人了解或重视。
后来,在退位危机的风暴中,有人会把她的这段经历挖出来,耸人听闻地大肆渲染,用来诋毁她。1936年,一份据称由情报部门编纂的“中国档案”在王室和政府高层中流传。据说这份文件中包含了她为鸦片和赌博集团做掩护的证据。虽然爱德华支持她,但这足以损害她的名誉。不过,这些都不是真的。
前往香港
贝茜·沃莉丝·沃菲尔德1896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她在接受了马马虎虎的教育后,于1916年11月8日嫁给美国海军飞行员温·斯宾塞。
问题是温·斯宾塞酗酒。他是个暴虐的酒鬼,言语上、情感上和身体上都是如此。海军受够了他,将他派往驻扎在香港的美国小型炮艇特遣队。
六个月后,温写信给沃莉丝,恳求再给他一次机会,发誓自己已经戒酒,乞求她来香港。她不情愿地同意和解,乘船前往香港和中国沿海地区,在此之前,她从未认真想过那个地方。
他们在港岛南侧风景如画的浅水湾酒店度完田园诗般的第二次蜜月后,沃莉丝被留下适应海外生活。她住在九龙的一幢阴暗公寓里,那是在维多利亚港不太宜人的一侧。她发现在香港的日子不好过,美国人很少,当地森严的等级制度让她无法融入,而且香港在1924年还是个落后的港口城市,从未听说过鸡尾酒,缺乏上海那种夜生活和现代化。
温又开始酗酒。他又变得狂暴起来。大约在这个时候,沃莉丝在香港住了院,终于忍无可忍。沃莉丝作出在那个时代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离开温,前往上海,她觉得自己在那里或许可以离婚。
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不仅因为当时离婚被视为耻辱,还因为在1924年年底,中国处于混乱的状态。
爱上北京
但在上海,沃莉丝发现了一个令她兴奋不已的现代城市。她喜欢喝鸡尾酒、买衣服和赛马。但是,尽管“中国档案”后来有种种说法,她并没有逗留太久。相反,她去了北京。香港由英国控制,上海是受西方影响的热闹大都市,北京则是一座古城,有安静的胡同、寺庙和高高的城墙。她立刻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并在那里待了近八个月。
在北京,沃莉丝学会了欣赏中国美学。旗袍风格的裙子、盘髻发型和玉石首饰成为她一生风格的标志,这些都是在北京的发现。1925年,这座城市居住着大约1000名外国人,他们生活在受保护的特权环境中。
沃莉丝和她的朋友们在西山的偏僻寺庙里过周末,那里阴凉的水池和近乎高山的气候让他们暂时逃离北京的酷暑和尘土。她在这座城市使馆区的大使馆用餐。
独立成长
1925年夏末动身返回美国时,沃莉丝不再是个害羞的巴尔的摩姑娘,也不再是个乏味的“海军妻子”,而是一个独立生活的女性,逃离了虐待她的丈夫,发现了令她喜欢的城市以及给了她时尚感和社交轻松感的国际化圈子。
她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她的生活有了新转折。
以前的沃莉丝传记都由王室专家撰写。中国不是他们的专业领域。但作为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作家,我经常追随沃莉丝的脚步,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段时期的文章,我想探索她生命中缺失的这一年。
事实证明,关于沃莉丝的传言是假新闻。此外,沃莉丝在中国逗留的真相是,她在该国的领事馆和大使馆之间为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海军情报局传递重要文件。
最终,她不仅熬过这段混乱经历,而且在中国茁壮成长,成为一名自信、独立和意志坚强的女性。现在,揭开她此前鲜为人知的在中国的一年,我们对这位成为温莎公爵夫人的女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红腾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