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30年,李世民下令让李靖教授侯君集兵法。没想到,侯君集在向李靖学习不久后,竟然向李世民告了状,指控李靖有谋反之意。侯君集凭借自己的证据,向李世民提出:“李靖有谋反的图谋!”
那么,李世民为何会选择让李靖来教授侯君集兵法呢?这背后还得从侯君集的个人经历说起。
侯君集年轻时,性格张扬、浮夸,喜欢夸大其词。虽然连弓箭都没学好,却到处吹嘘自己勇武无敌。然而,侯君集运气不错,最终投靠了李世民,进入了秦王府。
虽然侯君集本身胆小,面对关键时刻会选择逃跑,但他始终跟随李世民征战南北。凭借李世民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侯君集在战争中多次只需跟随执行、捡些功劳,这让他积累了不小的战功,功劳簿上也逐渐写上了他的名字。
初期,侯君集确实听从李世民的指示,按照命令行动,表现得比较乖巧。李世民也因为这一点,对他有了好感。再者,李世民明白侯君集并非天生的军事才能,所以常常让他在副将的位置上,和李靖等老将一起出征。随着时间推移,侯君集逐渐积累了战功,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最终被封为左虞候、车骑将军。
就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尉迟恭和侯君集看到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已经矛盾重重,便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兵变。在尉迟恭和侯君集的推动下,李世民下定决心,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斩杀李建成、李元吉。
展开剩余75%在那场血腥的玄武门兵变中,侯君集担任了关键角色,他带领军队控制了李渊和朝臣,为尉迟恭等人成功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族。李世民登基后,对侯君集极为看重,将他封为大将军、潞国公,并赐予他千户的封邑。
到了630年,李世民再次提拔侯君集,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侯君集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通过与李世民结盟,一跃成为了显赫一时的朝廷大员,兵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虽然侯君集的职位上升了,但他在军事知识方面的积累并没有多大进步。年轻时,他并未读过太多书籍,依靠的是一股劲力和几场战斗获得的军功,而如今成为兵部尚书后,如果不懂兵法,必然会让人看不起。
因此,李世民决定让李靖教授侯君集兵法,帮助他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使他能够胜任兵部尚书这个职位。侯君集听到这一决定后非常高兴,因为李靖不仅是唐朝的战神,还精通兵法。如果能从他那里学习,简直是三生有幸。
然而,侯君集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他满怀期待地去跟李靖学习兵法,但每当李靖讲到兵法的精髓和关键时,都会突然停下来,不再继续讲解。侯君集心生不满,觉得李靖故意藏匿兵法的核心内容,便向李世民上报,说李靖有谋反之心。
李世民听后大吃一惊,急忙询问李靖的看法。李靖沉着应对,他向李世民解释道:“不是我有谋反的意图,而是侯君集心中有异心。如今大唐统一,中原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我传授给侯君集的兵法,足以应对外敌入侵,然而他不满足于此,非要学习更深的兵法,这明显是心怀不轨。”
李世民听后,觉得李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他依然信任侯君集,并未发现侯君集有什么异常的行为,因此不太相信他会有谋反之心,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侯君集的一些细节行动开始引起李靖的警觉。某天,侯君集骑马去尚书省上班,却在经过大门时神情恍惚,走过了很长一段路才反应过来。这一举动引起了李靖的注意,他对周围的人说:“侯君集心不在焉,必定心生异志,他将来必有不轨之心。”虽然其他人并未相信李靖的预言,但李靖再次准确判断了侯君集的动向。
到640年,侯君集带领军队攻破高昌国后,将国中宝物据为己有。随军的部将们纷纷效仿,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这一行为会曝光,于是没有追究部下的罪行。回到朝廷后,侯君集因此被弹劾,并被关进了监狱。
李世民考虑到侯君集曾立下赫赫战功,便给予他宽大处理,将他释放。然而,侯君集对这一处理心生不满,心中怀恨。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会遭遇与李建成相似的命运,于是派遣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引荐侯君集入东宫,商讨如何应对。侯君集担心李承乾最终会走上李建成的老路,便鼓动他谋反。
然而,侯君集虽然与李承乾共同制定了谋反计划,却因其胆小性格,一直未敢付诸实践。最终,计划泄露,侯君集被抓捕。此时,李世民才想起李靖早年的预言,虽然李世民依然不想亲自处决侯君集,但在朝中大臣的坚持下,最终他不得不执行死刑。不过,李世民也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儿,算是给了他一个宽容的结局。
从侯君集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靖之所以能够准确预测侯君集的行为,是因为他善于洞察人性,能够从细微的举动中判断人的内心。这种心理学的智慧,不仅在军事上有用,在职场和官场中同样重要。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多加学习这些智慧,善于观察他人、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职场上的挑战。
发布于:天津市红腾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